把“金字招牌”举得更高擦得更亮
——写在经济特区建立38周年之际
中盛商务网讯,8月26日是深圳经济特区的38岁生日。我们祝福深圳,也为每一个深圳人和所有关心深圳的人们,送上最美好的祝愿!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时间节点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2018,是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性节点,也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新年贺词里,习近平总书记发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总动员令:“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为深圳庆生,是祝福,是认可,更是鞭策。总结已有的实践经验,深圳举起并擦亮经济特区这块“金字招牌”,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代表作;展望未来的征程,深圳围绕“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核心目标,在新时代走在最前列,在新征程勇当尖兵,努力把经济特区“金字招牌”举得更高、擦得更亮。
深圳肩负的战略定位始终没有变,承担的使命任务始终没有变,那就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先行一步,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探索新路。把特区的“金字招牌”举得更高、擦得更亮,就是为了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出水平”,用更多的深圳经验提供更多的深圳方案。
38年来,深圳一直大胆地闯、大胆地试,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用个体探索有效降低了整体风险,提供了一个全局性的学习样本,经济特区由此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方法论。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出水平”。总书记更是希望经济特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握好新的战略定位,继续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改革开放的试验平台、改革开放的开拓者、改革开放的实干家。把经济特区“金字招牌”举得更高、擦得更亮,是国家期望,是时代担当。
勇于担当的深圳勇敢提出在新时代走在最前列,在新征程勇当尖兵。如果不能走在最前列,经济特区何以体现引领,何以提供支撑?各地都在争当排头兵,深圳只有当尖兵,才能走在最前列。把“金字招牌”举得更高,擦得更亮,深圳必须“对标最高最好最优”,在更高更大的发展坐标系里谋划未来,奋力向前。
在时间维度,深圳以尖兵的姿态,提出走在最前列的奋斗目标。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深圳的目标是2035年建成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之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的目标是建成代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国家经济特区,成为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比照国家进度,深圳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提前15年。这个提前量,正是深圳走在最前列的实际行动。
在空间维度,深圳首次定位“全球城市”,全面对标全球最高最好最优标准,力求成为全球城市版图中的“璀璨明珠”。市委书记王伟中多次强调:“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拿出特区新担当、勇担特区新使命、体现特区新作为,努力成为代表中国现代化发展水平、向全世界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的成功样本和精彩范例。”
擦亮经济特区的“金字招牌”,深圳靠的是改革,靠的是开放,靠的是创新。举得更高擦得更亮,靠的是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将创新发展贯穿始终,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
总书记勉励深圳,要做“改革弄潮儿”。不负嘱托,深圳唯有持之以恒推进改革开放,不仅要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为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更要以舍我其谁的信念、勇当尖兵的决心,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推动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总书记寄语深圳:“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这不仅是深圳的任务,更是深圳的机遇。深圳亮出的不仅是科技创新的旗帜,更是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
一年多来,深圳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一起,以“行稳致远”的担当加快新的谋篇布局,以市委六届八次、九次、十次全会为标志,上下同心,正搭建起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四梁八柱”。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深圳举起经济特区这块“金字招牌”,也擦亮了经济特区这块“金字招牌”。经济特区,意味着先行一步,意味着敢闯敢试,深圳由此积累了改革的先发优势、开放的先发优势、创新的先发优势,从而也抓住了成长的机遇,实现发展的跨越。
经济特区这块“金字招牌”,是城市荣誉,是精神认同,更是工作抓手、发展优势。过去如此,未来同样如此。把经济特区“金字招牌”举得更高、擦得更亮,这是对深圳的生日祝福,也是奋斗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