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62条新政出炉,新型研发机构最高可获1亿元支持
6大关键词助你看懂深圳科创“红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圳最近推出重大举措。
近日,深圳市委市政府正式出台《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为“措施”),从顶层设计上为深圳科技创新按下了新一轮“加速键”。措施涉及四个方面,共62条措施,其中47条属于新增,15条在原有政策基础上加大了支持力度。
措施如何促进深圳科技创新?记者从中梳理了六大关键词,并采访权威专家为你进行深度解读。
《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简示
共62条措施
新增政策47条
原有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15条
主要包含四个方面
1.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打造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19条)
2.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区(15条)
3.强化对外合作,打造开放创新引领区(8条)
4.优化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打造创新生态区(20条)
1 新型研发机构
政策红利:予以最高1亿元支持
政策摘要:
支持各类主体创办新型科研机构。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发起设立专业性、公益性、开放性的新型研发机构,予以最高1亿元支持。对经认定的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予以研发支持。
专家解读:
光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洋洋认为,新型研发机构通过竞争性途径获取创新项目,或者优先委托新型研发机构承担相关项目,可以吸引更多国际高端科技人才及创新团队的加盟。“有了人才的支撑,创新研发机构通过从源头创新到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的快速转换,催生了新兴产业的孕育和发展。”张洋洋说。
张洋洋认为,深圳鼓励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是积极的信号,让更多政府和民间力量参与其中,同时也应赋予研发机构创新“试错权”,该政策的出台也相当于政府给研发机构“扶一把”。
2 国企创新活力
政策红利:每年国资预算中新增1亿元
政策摘要:
支持国有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实现规模以上工业类国有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每年在国资预算中新增1亿元,实施重大技术攻关项目与应用示范。采取国资预算资本金注入、无息和低息借款、增加奖励等方式,增强国有企业创新能力。
专家解读:
“相比深圳大量崛起的创新型企业来讲,深圳的国企创新活力还不够。如何发挥深圳国企在全国的引领作用,创新投入和创新机制是关键。”深圳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高自民说。
高自民认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为国企未来的人才激励创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就和激发国资系统的企业家精神,完善法人治理机构尤为紧迫,合理的激励机制,核心团队持股机制,深化以市场化为导向的选人用人机制改革,健全职业经理人制度,对于适合市场化选聘的岗位全部实行市场化选聘,在竞争类企业全面推行中长期激励机制改革,这些激励措施将有利于提升国企自身能力建设。
3 各类高水平创新载体
政策红利:最高予以1亿元支持
政策摘要:
支持承担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国家级重大创新载体及其深圳分支机构建设任务,予以最高3000万元支持;承担国家实验室建设的,按照国家规定予以足额经费支持。
支持承担省、市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公共技术平台等各类创新载体建设任务,予以最高1000万元支持。
支持以著名科学家命名并牵头组建,或者社会力量捐赠、民间资本建设科学实验室,可予以最高1亿元支持。
专家解读:
“创新载体就像科技重要的基础设施。”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副主任邱宣表示,在深圳,创新载体覆盖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深圳依托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统一开放、互联互通的科技资源共享机制。目前,正积极规划建设未来网络实验室、超材料工业技术、下一代高速大容量光传输技术、高通量基因测序及组学技术等国家级创新载体,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支撑。
4 深港创新合作
政策红利:探索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
政策摘要:
促进创新要素跨境流动。探索深港联合资助研发项目资金、仪器设备跨境使用方式,实现科技人员、仪器设备、财政科技资金在深港两地合理流动。
深化深港创新圈合作。配合推进“深港通”试点,争取探索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推进两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支持两地青年创新创业团队在深发展。积极推进深港边界地区开发,打造深港科技走廊。
专家解读:
“深港创新圈推进了好多年,深港科技合作是我们对外开放交流的一个重点。”深圳市科技创新委主任陆健认为,香港具有非常丰富的科技资源,深圳若要打造开放创新引领区,则有相当多的工作内容需要与香港对接。
“香港政府也对基础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我相信两地合作会继续加强。”陆健表示,通过加强深港两地的科技交流合作,在吸引海外人才进驻深圳的同时,鼓励香港高校人员来深圳从事技术研究。
5 知识产权
政策红利:建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等平台
政策摘要:
支持建设申请、预警、鉴定、维权援助、纠纷调解、行政执法、仲裁、司法诉讼一体化的知识产权维权制度,逐步建立知识产权综合执法体系、多元化国际化纠纷解决体系和专业化市场化服务体系。专家解读:
从法治的角度来看,深圳缘何有如此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陆健认为,除了得益于深圳产业链的完备之外,更主要的是深圳近几年来对科技创新法治环境的培育。
“这次在措施中,对知识产权做了很大篇幅的强调。除了原来的对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相关专利支持之外,还有搭建知识产权的平台建设。”陆健说。
陆健表示,完善知识产权维权制度及相关平台建设,既能更好地保护企业及个人的事实产权,更重要的是生产更多的知识产权并得到广泛利用。
6 众创空间
政策红利: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建设
政策摘要:
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建设众创空间。支持围绕主营业务方向,优化配置技术、装备、资本、市场等创新资源,实现与创新型中小微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各类创客群体有机结合、形成规模。
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设众创空间。支持优势专业领域,以科技人员为核心、以成果转移转化为主要内容,提供有效源头技术供给。
专家解读: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支持众创空间建设方面,措施全面落实《国务院支持众创空间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建设众创空间,支持创新创业。
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深圳市政协委员厉伟认为,目前,深圳虽有近百家创客空间和数以万计的制造工厂,但现实中愿意支持创客产品实现过程的却几乎没有。“建设‘深圳湾科技生态园创新展示交易广场’,对打造‘北有中关村、南有深圳湾’,打造深圳的创业生态闭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深圳湾创业广场和深圳湾软件园的配套项目,它能够打造一个面向全球的创新创意产品展示平台、交易平台和投资平台,为所有创客的创新创意产品提供成熟的市场、渠道、供应链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