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香港保险须谨慎 多重风险收益难保
继去香港抢奶粉、化妆品后,赴港买保险渐成风尚。近日,保监会发布赴港投保风险提示,《北京晨报·金融周刊》为您解读购买香港保险须谨慎。
境内投保不受保护
因香港与内地保险业务在适用法律、监管以及保险产品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近日中国保监会就赴港购买保险进行政策、汇率等方面的风险提示。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单的风险,其一是投保人需亲赴香港投保并签署相关保险合同。如在境内投保香港保单,则属于非法的“地下保单”,既不受内地法律保护,也不受香港法律保护。
其二,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险适用香港地区法律。如果发生纠纷,投保人需按照香港的法律进行维权诉讼。与内地相比,香港法律诉讼费用较高,可能面临较高的时间和费用成本。此外,除了法律诉讼之外,投保人也可选择向香港的保险索偿投诉局投诉与理赔索偿有关的纠纷,但该局目前可裁决的赔偿上限是100万港币,大额保单的赔偿纠纷无法通过该局裁决处理。
多重风险收益难保
对于汇率方面存在的风险保监会指出,第一,内地居民在香港购买的保单等以港币、美元等外币结算,消费者需自行承担外币汇兑风险。第二,内地居民个人到境外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的交易,是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尚未开放的项目,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第三,如以期交保费方式购买长期寿险保单,也可能存在因外汇支付政策变化导致无法交纳续期保费的风险。而由于多种风险的存在,也就导致了保单收益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对此,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香港保险是否性价比很高我们不知道,但是理赔问题和汇率都是市民需要考虑的因素。
保险合同不易理解
除了以上的风险之外,阳光保险集团的高级理财师李延华经理指出,保险合同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本身就不容易理解。在香港买保险,如果自身对英语并非精通,建议不要买英文版本的保险。但即使是中文版的保险合同,一些词语或表述也不是内地居民通常理解的那样。所以要谨防买了看不懂的保险,以免将来得不到理赔或发生理赔纠纷。
享受服务受限制
李经理还指出,在香港买保险不像在内地买保险,一个电话就可以要求业务员上门服务。购买的香港保险在发生理赔时,往往需要被保险人本人或委托人亲往香港办理理赔。另外,如果内地的市民购买了香港保险,但是选择在内地就医,只能在保险公司指定的医院才能获得赔偿。在国内保险公司买的保险,通常只要是在二级以上医院治疗,均可获得理赔。相较而言,香港保险相关服务较受限制。
来源:北京晨报
赴港投保四点须知及建议
●须知一 内地客户香港投保条件
1、有合法证件来香港签署保单。2、对香港的制度有基本了解。3、投保人健康符合投保要求。
●须知二 备齐相关证明
身份证、通行证、地址证明。如给孩子买,再加出生证以证明与父母关系。
●须知三 来港投保要领取“入境纸”
来港投保走香港自助过关通道时,务必领取打印的“入境纸”并交给保险公司以做入境记录备案。
●须知四 投保时要告知吸烟情况
投保香港保险时,一定要如实告知吸烟情况,一是非吸烟和吸烟的费率不同。二是,如实告知自己的生活习惯(如吸烟、喝酒等)和身体状况(是否患过重大疾病等)非常重要,这些是保险公司是否批准保单申请的关键因素。如果有隐瞒,若以后患上肺癌,保险公司查出会以骗保为理由拒赔保险款。
●建议一 选择规模较大的保险公司
香港150多家保险公司里,英国保诚、香港友邦、法国安盛作为经历时间考验的大公司,更值得信赖。因为香港政府不给保险公司兜底,所以要选择经历时间考验的大公司。
●建议二 选择好的保险代理人
保险并不是仅仅一个产品,更是一个服务,服务是经由保险代理人完成的。因此,选择一个专业负责的代理人非常重要。即使购买保险时的代理人离职,其也会安排好新的代理人继续为客户服务。
●建议三 谨慎签订保险合同
香港核保严格,手续资料多,合同内容不像内地的合同陈述符合内地市民的思维模式,而且繁体字,不便阅读。英文不熟练的话更是要慎签非中文版本的保险合同,谨防“看不懂”的保险合同中可能隐藏的拒赔陷阱。
●建议四 保费直接交给保险公司
保费应直接交给保险公司。一定要亲赴香港购买,签合同过程都要在保险公司录像的,切勿以中介人的名字为抬头收款人,并应向保险公司索取正式收据。要经常上网浏览保险公司的资讯,查阅自己保单账户的情况。
来源:北京晨报记者张晓莉 张慧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