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办法”中明确提出,本市将按照国家要求根据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具有合法稳定和合法稳定住所、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连续居住年限等为主要指标,建立积分落户制度。而居住证,则是通过积分申请登记常住户口的证明。这意味着,作为必要条件之一,非京籍常住人口在领取居住证以后,符合本市积分落户的,才可以参与积分落户。
如何申领
1、到哪申领?
来京人员应当按照国务院公安部门的规定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公安机关委托的来京人员社区登记服务机构申报暂住登记。《北京市居住证》由市公安机关统一制作。首次申领《北京市居住证》,免收证件工本费;换领、补领《北京市居住证》,应当缴纳证件工本费。
2、提交哪些证明材料?
申领《北京市居住证》的,应当出示本人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合法有效身份证件,提交本人近期免冠照片,并如实提供证明其符合本办法第七条规定条件的有关材料。
其中,居住时间证明包括来京人员的暂住登记信息、尚在有效期内的《暂住证》等能够证明居住时间的材料;就业证明包括工商营业执照、合同、用人单位出具的证明或者其他能够证明有合法稳定就业的材料等;住所证明包括房屋租赁合同、房屋产权证明文件、购房合同或者房屋出租人、用人单位、就读学校出具的住宿证明等;就读证明包括学生证,就读学校、科研机构出具的其他能够证明连续就读的材料等。
证明材料的具体要求,由市公安机关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商行政管理、司法行政、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土资源、等行政部门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3、居住证每年签注1次
办法规定,《北京市居住证》实行年度签注制度,每年签注1次。办理签注手续不得收取费用。《北京市居住证》持有人拟在京连续居住的,应当在居住每满1年之日前1个月内,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公安机关委托的来京人员社区登记服务机构提交能够证明其符合本办法第七条规定条件的有关材料,申请办理签注手续。
逾期未办理签注手续的,《北京市居住证》使用功能中止;补办签注手续的,《北京市居住证》使用功能恢复,持有人在京的居住年限自补办签注手续之日起连续计算。
4、出具虚假材料撤销居住证
根据“办法”,在申领、换领、补领《北京市居住证》以及办理居住信息变更、签注等手续过程中,申请人应当对其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申请人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的,公安机关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终止办理程序,不予发放《北京市居住证》;已经发放的,其《北京市居住证》应当予以撤销。
5、都有啥用?
给积分落户“打底”保障合法权益
“办法”中约定,《北京市居住证》持有人在京依法享受劳动就业,参加社会保险,缴存、提取、使用住房公积金的权利。
更重要的是,作为必要条件之一,非京籍常住人口在领取居住证以后,符合本市积分落户政策的,就可以参与积分落户。
文件中称,本市按照国家要求根据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具有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连续居住年限等为主要指标,建立积分落户制度。
其中内容显示,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规定为《北京市居住证》持有人提供《居住证暂行条例》第十二条和第十三条规定的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并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扩大提供公共服务和便利的范围,提高服务标准,定期向社会公布《北京市居住证》持有人享受的公共服务和便利的范围。
本市按照统一规划、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健全劳动就业、教育、、房产、信用、卫生计生、婚姻、居住证等信息系统,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常住人口全覆盖提供信息支持。
相关负责人表示,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将保障常住人口的合法权益纳入了法制化轨道,是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的一项重要举措。
这些基本公共服务包括什么呢?国务院条例和本市办法对居住证权益的分类主要有三种——权利、基本公共服务和办事便利,包括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劳动就业、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服务、公共文化服务、证照办理服务等权利。而且还应逐步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就业扶持、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权利。
享受多项权利和基本公共服务
北京市居住证的持证人在京可以享有劳动就业、参加社会保险、缴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积金等3项权利;享有义务教育、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计划生育服务、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援助和其他服务,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基本公共服务等6项基本公共服务。
而在国家规定的7项便利中,机动车登记、申领机动车驾驶证、报名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和申请授予职业资格、办理生育服务登记和其他计划生育证明材料、国家规定的其他便利等5项均已经落实。而从今年7月1日起,全国大中城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将启动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工作,北京目前也在推进。
另外,北京还制定并执行了一些个性化的细节服务内容,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创造条件,扩大非京籍常住人口,也就是未来的居住证持证人享有的公共服务范围。比如,老年人持证可以免费逛公园、免费乘坐公交车,遇到紧急特殊困难的人员可以享有临时救助等服务。
北京居住证 申领条件公布积分可落户
2016年8月11日讯,在京居住6个月以上的且符合在京有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连续就读条件之一的非京籍市民,可以申请领取居住证。根据今天正式发布的《北京市实施<居住证暂行条例>办法》,从今年10月1日起,“暂住证”将升级为“居住证”,持证人将由以往被“管理”转变为可以享受到多方位服务。
符合在京有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连续就读条件之一的非京籍市民,可以申请领取居住证
申领条件
居京半年以上、符合在京有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连续就读条件之一
在京居住6个月以上的来京人员,符合在京有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连续就读条件之一,可以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公安机关委托的来京人员社区登记服务机构申领《北京市居住证》。
所谓“在京有稳定就业”,是指未来可能在本市就业6个月以上;“在京有稳定住所”,是指拥有未来可以在本市居住6个月以上的住所;“在京连续就读”,是指在本市中、小学取得学籍的就读以及在本市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和具有研究生培养资格的科研机构取得学籍并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就读。
居住时间证明包括来京人员的暂住登记信息、尚在有效期内的《暂住证》等能够证明居住时间的材料;就业证明包括工商营业执照、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出具的劳动关系证明或者其他能够证明有合法稳定就业的材料等;住所证明包括房屋租赁合同、房屋产权证明文件、购房合同或者房屋出租人、用人单位、就读学校出具的住宿证明等;就读证明包括学生证,就读学校、科研机构出具的其他能够证明连续就读的材料等。证明材料的具体要求,将由市公安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后向社会公布。
申领现状
派出所暂时无法受理申请
今天上午,记者联系多个东城、西城、朝阳等区的派出所,咨询居住证相关事宜。多位户籍大厅或流动人口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各基层派出所还没有接到相关政策、办理流程,窗口人员也还没有接受相关。记者获悉,此前办理暂住证时,电脑系统只需要使用公安内部网络即可,但在今后办理居住证时,需要和其他政务部门联网,获取相应的数据支持。居住证会有相应的使用期限,办理过程远比暂住证复杂。
根据市政府令,《北京市实施<居住证暂行条例>办法》将在今年10月1日起实施。有一些基层人员表示,从现在硬件和软件设备的完成情况上看,若要保证10月1日就能受理材料,还需要加快进度,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做大量工作。
根据规定,从受理当天算起,15天内申请人能领到《北京市居住证》。如果不符合条件的,将由区公安机关通过受理申请的派出所或区公安机关委托的来京人员社区登记服务机构,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因法定原因需要延长时限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30日。
公安派出所或者由公安机关委托的来京人员社区登记服务机构,需要当场受理材料齐全、符合要求的居住证申请材料。这些材料将汇集到区公安机关,再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商行政管理、司法行政、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土资源、教育等行政部门分别审核无误,方可颁发居住证。
新政影响
符合政策的可积分落户
和管理意义更浓烈的暂住证相比,“居住证”中享受服务的意味更强。根据规定,《北京市居住证》持有人在京依法享受劳动就业,参加社会保险,缴存、提取、使用住房公积金的权利。非京籍常住人口在领取居住证以后,符合本市积分落户政策的,就可以参与其中。
北京居住证的持证人可以享有劳动就业、参加社会保险、缴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积金等3项权利;享有义务教育、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计划生育服务、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法律援助和其他服务,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基本公共服务等6项基本公共服务。
而在国家规定的7项便利中,机动车登记、申领机动车驾驶证、报名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和申请授予职业资格、办理生育服务登记和其他计划生育证明材料、国家规定的其他便利等5项均已经落实。而从今年7月1日起,全国大中城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将启动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工作,北京也在推进。
北京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创造条件,扩大非京籍常住人口,也就是未来的居住证持证人享有的公共服务范围。比如,老年人持证可以免费逛公园、免费乘坐公交车,遇到紧急特殊困难的人员可以享有临时救助等服务。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 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