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城镇平均工资官方统计数据出炉!这个行业最赚钱
广东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广东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79183元,与2016年的72326元相比,增加6857元,同比名义增长9.5%。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80020元,同比名义增长9.8%。扣除物价因素,2017年广东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7.7%。
分区域看,2017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由高到低排列是珠三角、山区、西翼、东翼,分别为83477元、65514元、60037元和56894元;同比名义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山区9.9%、西翼9.6%、珠三角9.4%和东翼8.2%。最高和最低区域的平均工资之比为1.47,比上年扩大0.02。
另悉,2017年广东省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3347元,与2016年的48236元相比,增加了5111元,同比名义增长10.6%,增速比2016年提高3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2017年全省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8.8%。
5月30日下午,广东省统计局发布2017年广东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报告!报告显示:
2017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79183元,比2016年多6857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7%;
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3347元,比2016年多5111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8%。
一系列的统计数据到底说明了什么?你的生活是富了还是穷了?你所在的行业发展“钱”力有多大?
厉害哦,广东平均工资比全国高出这么多!
在记者看来,广东是全国的第一经济大省,工资水平相对较高;尤其是,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增长强有力主力,为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增长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017年广东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3.8%。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2017年广东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多4865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多7586元。
这么一比较,咱们广东人在全国来看,确实是富了不少。
没有意外,果然最有米行业是它!
近年来,广东紧紧围绕发展创新型经济,信息技术产业较快发展,科学研究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这一点也体现在相关从业者的收入上。
来看看城镇非私营单位行业的情况
2017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这两个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居19个行业门类的前三位。
◎金融业
平均工资为149936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89倍,比2016年多14524元,比上年增长10.7%,平均工资水平排名各行业门类首位。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平均工资为147039元,比2016年多11180元,比上年增长8.2%,平均工资水平居次。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水平居19个行业门类的第三位,2017年为125634元,同比增长12.9%。
在城镇私营单位行业中,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00614元;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71753元;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61502元;
这一组数据再次向记者印证了:别人的工作从来没让我失望过。同时也给准备跳槽、转行的小伙伴们一些参考,上述行业可以考虑一下哦!
想不到,这个行当是工资增长最快的!
报告显示,近年来,广东服务业发展加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大,在经济总量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52.8%,拉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
在城镇非私营单位中,2017年广东平均工资增速最高的三个行业依次为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采矿业以及,同比分别增长15.9%、14.7%和14.3%。
在19个行业门类中,有10个行业的平均工资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8个行业是服务业。
在城镇私营单位中,2017年广东平均工资增速最高的三个行业依次为教育、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同比分别增长14.9%、14.3%和13.9%。
全部18个行业门类中,有6个行业的平均工资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5个行业是服务业。
非私营单位工资山区增长最快
在了解了工资增长最快的行业之后,广东哪些区域工资增长最快呢?
分区域看,2017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由高到低排列是珠三角、山区、西翼、东翼,分别为83477元、65514元、60037元和56894元;同比名义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山区9.9%、西翼9.6%、珠三角9.4%和东翼8.2%。
私营单位工资珠三角增长最快
分区域看,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由高到低依次是珠三角、东翼、西翼和山区,分别为56152元、43148元、39591元和38411元;同比名义增长从高到低依次为珠三角11.4%、山区8.6%、西翼6.7%和东翼3.6%。
事实上,大家有这种感觉,并不奇怪,主要是因为这三个原因:
1、平均工资反映的宏观方面,是全省或某个行业、某一类单位的平均水平,不能具体到某一个人的工资水平。记者用某市某年的平均工资举个栗子。
2016年,某市的城镇非私营单位的19个行业门类中,高于全市平均工资水平的有11个行业门类,其就业人员占城镇非私营单位人员总量的24.9%,而另外75.1%的就业人员所在的8个行业门类平均工资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由此可见,平均工资分布是典型的偏态分布。意思是,少数就业人员工资水平较高,多数就业人员的工资水平低于平均工资。
2、统计口径的问题,平均工资是税前工资,但是对者而言,工资的概念往往是税后工资、实发工资。
3、劳动者所处的行业、隶属关系、单位性质、经济效益及个人所在的岗位不同等诸多因素,客观上工资水平存在差异。
“平均工资有啥用?只是一个数字而已!赶不上,没意思~”直到现在,记者还不时听到一些职场菜鸟对“平均工资”不屑一顾。
平均工资指的是应发工资。“平均工资”是个关键数据,它是有关部门制定社会保险征缴基数、计算退休人员基本、制定最低工资标准等的重要依据,将在10个方面影响职工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