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肢体残疾同样可以活出精彩人生
杨玉芳和高志宏都在大地震中受伤截瘫。1981年他们住进唐山市截瘫疗养院,在这里相识相恋、喜结连理。见到习近平总书记来看望他们,杨玉芳特别激动。他把自己创作的小说和诗歌集赠送给习近平。夫妇二人还动情地朗诵了一首歌颂唐山地震中解放军英勇救灾的诗歌。习近平说,从你们的精神风貌上,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顽强、生命的魅力。肢体健全的人可以活出精彩人生,肢体残疾同样可以活出精彩人生。希望你们不断用实际行动迸发生命光彩,去诠释、书写无悔人生。
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唐山市截瘫疗养院,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活动室,10多位截瘫伤员正围拢成一圈唱歌。总书记的到来让他们情绪高涨。截瘫伤员姚翠芹在二胡伴奏下高歌了一曲《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声嘹亮,习近平带头鼓掌。他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们要把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接力不断走下去,为中国人民幸福追求而努力。中国有几千万残疾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为残疾人事业做更多事情,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一定要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历史性任务完成好,这是当代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40年前,一声巨响,地动山摇!唐山,这座百万人口的大城市,遭受了巨大的磨难。“是时,人正酣睡,万籁俱寂。突然,地光闪射,地声轰鸣,房倒屋塌,地裂山崩。数秒之内,百年城市建设夷为墟土。二十四万城乡居民殁于瓦砾,十六万多人顿成伤残,七千多家庭断门绝烟……”碑文这样记载。
40年后,凭借着一股执着的抗震精神,在党的关怀下,唐山的灾后重建工作取得良好进展,城市恢复生产和生机。
然而,时隔40年,地震中十六万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如何,他们在经济上、身体上、心理上、日常生活上是否走出了地震的阴影……这些问题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唐山考察,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唐山市截瘫疗养院看望康复中的人们。他郑重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掷地有声的一句话,道出了我们党的初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部分人的小康,而是全体人民的小康,如果残疾人群体的生活达不到小康,那么就不是“小康”,更遑谈“全面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饱含深情的一句话,践行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悲天悯人、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情怀,彰显了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的决心!
要切实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全社会要付诸实实在在的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提出以下三点:第一,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追求健康,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精彩人生。第二,大爱无疆,医者仁心。医护人员要树立把伤残人当亲人的思想,为伤残人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第三,为残疾人事业做更多事情。中国有几千万残疾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为残疾人事业做更多事情,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唐代诗人杜甫写下这样的诗句,表达了对让天下寒士有安居乐业之处的美好愿望。今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依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我们不仅要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而且要切实保障每一位残疾人都能享受社会进步带来的美好生活。我们不仅为残疾人提供衣食住行等物质帮助,而且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通过康复机构、心理机构使其身体上、心理上得到抚慰,培养出独立生活的技能,增强为社会做贡献的勇气和决心,让残疾人拥有更多的“获得感”。(朱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