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报讯(记者 吴亚男)海水淡化水作为生活饮用水安全吗?国内外海水淡化技术有哪些?海水综合利用关键技术达到何种程度?在昨日举行的2019中国海水资源利用论坛上,来自全球的政府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围绕“海水资源利用技术产业现状与展望”主题,对当前社会大众所关注的海水淡化成本、淡化水饮用安全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
海水资源利用是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淡水资源以及陆地矿产资源的重要补充和战略储备,对保障沿海地区水安全、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记者从论坛上获悉,截至2017年底,我国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36个,产水规模约为118.9万吨/日。当前国内海水淡化主要采用反渗透和低温多效蒸馏。截至目前,我国已建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MED)工程累计产能51.9万吨/日。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副所长阮国岭指出,海水淡化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近些年,我国在海水淡化领域进步很大,是国际海水淡化与综合运用第一梯队的重要成员。但是我国海水淡化运用规模在全球占比较低,后续有待提升,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加大淡水技术对供水安全的贡献率。他认为,在海水资源利用方面,深圳可以充分发挥和利用自身的资源、营商环境、区位等多重优势进行更多尝试,鼓励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融合,打造出海水淡化和综合运用的示范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