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0人以上劳资纠纷宗数、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6%和56%,仲裁平均结案时间仅14.23天,比法定时限缩短68.4%……去年以来,盐田区加快推进和谐综合试验区建设,通过创新劳动关系工作机制,推动全区上下形成了共建共享和谐劳动关系的良好格局,多次获得人社部及省市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今年3月,盐田区作为唯一的区级汇报单位,在全国劳动关系工作座谈会上介绍了相关经验和做法;5月初,2016年全省劳动关系工作座谈会暨经验交流现场会在盐田召开,学习推广盐田先进经验。盐田经验走出,备受关注。
党政主导 系统构建
形成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强大动力
创新探索没有经验可供借鉴,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建设究竟应该怎么做?盐田区把创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工作一体规划,一同部署,一起落实,一道考核,一并保障。连续两年将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纳入区委重点改革项目,区政府专门印发了工作方案。制定了任务分工表,组织召开了推进会,强力推进综合试验区建设。
与此同时,盐田还打造了通过指标监测推动完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工作机制。为了科学评估综合试验区建设情况,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管理服务机制,从劳动关系状态、劳动管理服务效能、劳动关系环境、满意度调查等四个方面设计了一套三级指标体系。运用指标开展评估,形成《盐田区劳动关系评估报告》,全面系统对辖区劳动关系进行分析诊断,查找薄弱环节,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进一步指导和推动创建活动,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解决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理论研究不足、相关制度不完善等问题,盐田区还与中山大学合作,设立和谐劳动关系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以综合试验区建设为载体,加强理论研究,积极稳妥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劳动关系的体制机制,实现理论创新和突破。
协同共治 文化引领
打造多层次全方位高效能治理体系
“和谐劳动关系建设需要党委政府主导推动,但不能‘包打天下’,企业、劳动者和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的有序参与必不可少、同样重要”。盐田区人力资源局负责人说,为此去年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协会,该协会由盐田区四大支柱产业的43家龙头企业发起成立,目前的会员数量已达128家。
该负责人表示,在打造和谐劳动关系过程中,社会组织发挥着“润滑剂”和“连心桥”的作用。
如针对盐田区物流企业多、劳动关系管理难问题,区促进协会与市拖车运输协会开展了联创共建活动,协商确定行业最低工资、工资指导价位等标准,推行先行调解和联合调解等行业劳资纠纷调处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盐田还将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协会作为传播和谐劳动关系文化的主阵地,推动其建立健全网站、期刊、微信公众号等宣传渠道,打造“互联网+和谐劳动关系文化”传播体系。通过“法治惠民”工程,“来盐建设者综合素质提升行动”、“劳务工大课堂”等,引导职工诚信守法、爱岗敬业、引导企业依法用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此外,盐田区大力提升新形势下劳动关系管理服务能力。创新互联网+劳动监察工作模式,建立劳动监察应急指挥中心,形成预警预测、信息报送、研判决策、指挥调度和日常管理为一体的劳动保障监察体系。推进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开展调解组织观摩交流等活动,形成了“四纵三横”劳动争议大调解格局。
突出特色 创新突破
不断探索可复制可推广新经验
在深入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中,盐田区着力突出特色,不断创新,探索建立了“城区+社区(园区)+企业”的“三级联创共建”、“五个一”基层劳动关系管理服务等新模式,推动形成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全面开展和谐劳动关系社区示范点创建活动,开展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创建评选表彰,力推“建设工程规范化管理年”行动,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新格局。
为了培育工匠精神,开展黄金珠宝行业和谐创建,盐田以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为核心,在全国首次建立了系统的黄金珠宝业技能人才评价体系。运用指标体系开展评价,共有146人被评价为黄金珠宝业技能人才,29人获得高技能人才认定。凡被评价为高技能人才的,区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分配、、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优惠措施,极大调动了一线员工学技术、提技能的积极性。
为提升来盐建设者综合素质,盐田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将培训分为企业高层次管理人员、人力资源大讲堂、基层员工综合素质、劳动法规专项培训等六大模块,针对不同培训对象,设定不同培训资源,实施不同培训模式,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形成了多层次的员工素质培训格局,有力推动了辖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此外,盐田在黄金珠宝、物流、旅游服务等行业选择了9家企业,打造为规范管理、民主参与、人文关怀方面的标杆,以点带面,推动实现整体提升,不断探索可复制可推广新经验,并在全国率先编制《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创建指南》,为企业提供指引。(记者 肖雄鹏 通讯员 黄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