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营改增”后,中国财税改革再迈大步。7月1日起,中国将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给经济发展增添更多绿色。
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是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2010年起,中国先后对原油、天然气、煤炭等6个品目实行了资源税改革试点。
此次改革的关键内容有两点。一是将征税范围从现行的盐、矿产品逐步扩展至水、森林、草场、滩涂等自然资源;二是对绝大多数矿产品由从量定额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即将税收与资源的市场价格直接挂钩。资源价格上涨、企业利润增长时,税收相应增加;价格下跌、利润下滑时,税收随之减少。这是此次改革的核心。
各类矿产品的税率幅度由中央统一规定,地方按照改革前后税费平移的原则,在幅度内确定具体税率。一些开采难度大、成本高以及综合利用的资源还可享受税收优惠。
除“立税”外,方案还明确要求“清费”:取缔地方违规设立的收费基金项目,停止征收价格调节基金。这相当于从源头上堵住了地方乱收费的“口子”。
在“绿色”已成中国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的背景下,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多重利好。
直接的好处在于企业税费负担将减轻。目前中国各地涉及矿产资源的收费基金项目较多,许多收费基金与资源税征收对象、方式和环节相同,造成资源税费重叠,既加重了企业负担,又导致税费关系混乱。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胡怡建指出,在此情况下,理顺税费关系成为资源税改革的关键。
本次资源税改革进一步规范了税费关系,有助于减轻企业不合理负担,为企业改善生产经营状况、提高经济效益创造良好的环境。
这一点此前已有所体现。据国家税务总局数据,原油、天然气、煤炭推行资源税改革后,2016年上半年共减收资源税约101.7亿元(人民币,下同),平均降幅超过30%。
“从价计征改革前,公司按3元/吨缴纳资源税,税负大概16%,改革后石灰石最高税率只有6%。”山东一家石灰石开采销售企业财务总监王传君说。
地方政府也可增加收入。在中国,资源税是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官方数据显示,近10年来资源税年均增长率高达27%。但在确定多数矿产品的税率上,地方政府并无实权。
此次改革赋予地方政府确定部分资源税目税率、税收优惠及提出开征新税目建议等税政管理权,有利于调动其发展经济和组织税收的积极性。
长远的好处在于促进资源节约与有效利用,助力绿色发展。
此前中国矿产品资源税实行从量定额计征,即一种资源无论稀缺程度、价格水平如何波动,税额标准都没太大变化。这种征收办法在资源价格暴涨时无法切实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价格大跌时又令企业“压力山大”。
同时,从量计征也无法解决当前中国资源开采利用效率低、消耗总量大、资源浪费突出等问题。
国税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所长李万甫称,此次改革构建了资源品价格与税负之间的联动机制,资源品税负内化于价格之中,能使价格有效反映供求状况及稀缺状态,有利于健全科学合理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进而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节约利用。
此外,扩大征税范围也有利于健全资源税制,增强其生态调节功能。“这将使资源税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税收’。”胡怡建说。
从国家税务总局获悉,在此前对原油、天然气、煤炭、稀土、钨、钼等6个品目成功实施资源税改革的基础上,今年7月1日起,我国将全面推开资源税改革,实行从价计征,清理收费基金,突破目前仅对矿产品和盐征税的局限,试点开征水资源税。
启动水资源费改税试点,是全面推开资源税改革的一大亮点。据了解,我国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尤其是在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突出。为促进资源节约利用,自1988年起,我国已开征水资源费。此次改革利用税收强制性、规范性的特点,将强化政府对水资源适用的调控能力,进而有效配置水资源。
“要开征水资源税了,那我浇地灌溉,是不是用水成本要涨了?”“平时我在家洗洗涮涮,是不是也得多掏钱了呀?”对此,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革将通过水资源费改税的方式进行,避免税费重复征收,不会增加正常居民生活用水和一般企业用水负担。改革同时也将保障农业生产中的合理用水,而且对规定限额内的农业生产取用水、企业回收利用的采矿排水等安排了优惠政策。
此外,税务总局表示,为确保改革成效,将对洗车、洗浴、高尔夫球场、滑雪场等高耗水行业、超计划取用水的纳税人和在高超采地区取用地下水的纳税人从高设定税率,提高负担水平。
差别化征收的水资源税制度设计正倒逼不少企业重新定位发展思路。一家铸造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测算,企业向工业化、节能化转型成功后,所在硅砂行业每生产1吨水洗砂,可节约耗水1.24吨,对企业而言节省了大笔费用。
全面推开资源税试点后,税目税率幅度如何定?税务总局财产和行为税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鉴于各地区存在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此次改革将由中央统一规定矿产品的税率幅度,在此范围内,各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适用税率。此外,为支持当前矿业经济发展、降低企业负担,改革还适当调低了多数矿种的税率幅度上限。
从7月1日起,资源税改革全面推开,绝大多数矿产品资源税由从量定额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即将税收与资源的市场价格直接挂钩。
从价计征减轻当前矿企负担
扩大从价计征的资源品目范围是这次税改的一大亮点,也是对企业影响最直接的一个方面。目前,我国仅有煤炭、原油、天然气等6种资源品目按价计征,还有100多种资源仍是从量计征的。从7月1日起,铁矿、金矿、铜矿、铝土矿、铅锌矿等21个列举名称的资源品目以及未列举名称的其他金属矿都纳入了从价计征的范围,并确定了1%至15%的税率幅度。
国家税务总局称,从价计征机制实现了资源税收入与资源价格挂钩,资源价格上涨时可以自动增加收入,抑制相关经济领域可能出现的“过热”。资源市场低迷、矿价走低时可以自动降低税负,减轻企业负担,防止相关矿业“过冷”,对矿业经济发展起到“自动稳定器”的调节作用。
对此,卓创资讯分析师张欣欣认为,当前,矿产品价格大幅下滑,90%的矿山处于亏损状态,资源税从量计征无疑加重了企业负担,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从价计征,有利于解决目前矿业资源税费过高、负担过重问题,提高国内矿山竞争力;可促使企业提高生产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能耗;有利于提高矿山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淘汰一批高能耗、低技术含量的企业,抑制目前矿业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
华泰期货研究所一份报告估算,以铝土矿为例,从量计征资源税大部分在20元/吨左右,改成从价计征后税率幅度为3%至9%,按每吨价格基础200元计算,最高税率9%时税费为18元/吨,最低税率3%时仅为6元/吨,分别比原来降低了10%和70%。
具体适用税率因地确定
全面推开资源税改革如何确定税率,对于企业有何影响?
据税务总局财产和行为税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改革由中央统一规定矿产品的税率幅度,在此范围内,省级人民政府按照改革前后税费平移原则,并根据资源禀赋、企业承受能力等因素,对主要应税产品提出具体适用税率建议,这样就扩大了省级政府的税权。
业内人士称,省级税权的扩大有利于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制定相关税收政策,兼顾处理经济发展与组织财政收入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主观能动性,统筹和保障各方利益。如资源大省湖南,在调查测算资源税税目税率后,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提交了《关于上报湖南省资源税拟定税率预审的请示》,共计拟定20个应税资源品目。
在国金证券分析师贺国文看来,此次税改要求遵循改革前后税费平移原则,全面铺开以后,地方政府违规设立收费基金的情况有望得到缓解,比如有色企业的税费压力或有所减轻。
“资源税改革全面推开,将逐步释放五重改革红利。”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所长李万甫说,一是逐步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促进资源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二是进一步规范税费关系,减轻企业不合理负担;三是强化税收调节机制,原则上对资源赋存条件好、价格高的资源多征税,对条件差、价格低的资源少征税,并对开采难度大及综合利用的资源给予税收优惠,促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四是充分调动地方发展经济和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做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五是统一规范税制,为资源税改革立法工作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