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降费,政府今年这么“出招”
导读: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政府财政收入增速也明显放缓,一边要减掉数以千亿计的企业税费,另一边是、、扶贫等民生领域支出持续提标扩面,如何才能兼顾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目标?
“三招”应对政府支出难题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题:“三招”应对政府支出难题
新华社记者韩洁、程士华、姜刚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政府财政收入增速也明显放缓,一边要减掉数以千亿计的企业税费,另一边是社保、教育、扶贫等民生领域支出持续提标扩面,如何兼顾实现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目标,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课题。
“要做到预算收支平衡很不容易,在预算安排上只能想尽各种办法做好‘加减法’。”7日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财政部部长肖捷说,“所谓做好‘加法’,就是要对扶贫、农业、教育、社会保障、卫生等领域加大保障力度;所谓做好‘减法’,就是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
政府节用裕民,“挤”出减税降费空间
“今年赤字率保持不变,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减税降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压缩非重点支出,减少对绩效不高项目的预算安排。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中央部门要带头,一律按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一般性支出,决不允许增加“三公”经费,挤出更多资金用于减税降费,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
对此,肖捷表示,今年安排3%的财政赤字率是积极的,赤字率虽然和去年相比没有变化,但是赤字规模随着GDP的增长相应增加。经测算,今年赤字规模与去年相比增加2000亿元,能够满足实施减税和保障重点领域的支出需要。
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县长龙飞凤说,面对财政收支矛盾,政府部门要过紧日子,“三公”经费在恪守“节约不浪费”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制定压缩办法,保证正常工作开支。
盘活沉淀资金,把“沉睡”的资金用起来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政府预决算公开,倒逼沉淀资金盘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每一笔钱都要花在明处、用出实效。
财政部预算司有关负责人说,针对目前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客观实际,将着力解决支出项目只增不减的固化格局,2017年财政部将严控一般性支出,加大政府性基金转列一般公共预算力度,推进取消一般公共预算中以收定支、专款专用的规定,根据事业发展实际需要安排预算,推进项目预算安排有增有减,动态调整,充分应用绩效评价结果,对绩效不高的项目,减少预算或者不再安排预算,加大盘活存量资金力度。
突出重点、有保有压,花钱公开问效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财政预算安排要突出重点、有保有压,加大力度补短板、惠民生。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增长9.5%,重点增加均衡性转移支付和困难地区财力补助。”
“财政资金公开透明很重要,提高使用绩效更重要。”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说,我国要逐步建立完善绩效评价报告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促进预算部门提高绩效评价报告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用追责问责倒逼预算部门建立起从预算编制、执行到监督的绩效管理闭环链条,把每一分财政资金都花得透明、花在实处。
财政部将公开中央省级基金和收费目录清单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记者郁琼源、韩洁)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今年减税降费共约5500亿元。财政部部长肖捷7日表示,今年财政部将在官网公开中央和省级的基金和收费目录清单,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
肖捷在当天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回应了社会关注的减税降费问题。此前,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抓紧建立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切实减少涉企收费自由裁量权。
关于降费,他说,财政部将全面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包括取消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等基金,授权地方政府自主减免部分基金。改革措施到位后,全国政府性基金还剩21项。同时取消或停征35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中央涉企收费项目减少一半以上,剩下33项。进一步清理规范经营服务性收费,适当降低“五险一金”有关缴费比例,全年预计减少涉企收费约2000亿元。
关于减税,肖捷说,2017年将继续完善营改增试点政策,将增值税的税率档次由4档减并至3档,目的是营造更加公平的税收环境,减轻企业负担,扩大减税效应。
今年有更多中小微企业能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优惠,将政策适用范围从年应纳税所得额30万元以下扩到50万元以下。
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今年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比例由50%提高到75%,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中小企业可以将更多研发费用在税前扣除。肖捷表示,虽然这项政策会带来减收,但能用财政减收换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还是值得的。
2017年,6项去年底已到期的税收优惠政策将继续实施,包括支持重点群体的等。在去年减税5000多亿元基础上,实施今年一系列减税政策预计可进一步为企业减税3500亿元左右。
“今年的减税降费措施出台,并不意味着给企业的减负工作画上了句号。”肖捷表示,今年财政部门要继续强化“放水养鱼”意识,不局限于仅算眼前的小账,更要算经济发展的大账,通过继续给企业减负为市场加油。
让减税降费真正抵达企业——代表委员热议减税降费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题:让减税降费真正抵达企业——代表委员热议减税降费
新华社记者侯雪静、韩洁、张辛欣、赖星
去年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措施减税降费。今年,又有扎实的计划。代表委员在审议讨论中提出,要让这些减税降费措施真正惠及企业。
经济下行压力容易加重企业税收感受
“这些年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国际环境也不一样了,企业对税费更加敏感。”4日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发布会上,大会发言人傅莹说。不少业内人士指出,企业“税收感受”明显,与经济下行压力有很大关系。
过去一年是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速7年来最低、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一年。
“当企业盈利能力变弱时,企业纳税能力减弱,对税收负担更为敏感。”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地税局局长张和平说,当前不少企业感到负担重,有税负原因,也有成本上升的原因。
张和平说,对税负最敏感的要属初创企业,由于尚未产生足够的现金流,但面临刚性的税收及居高不下的土地成本等,加之企业抵扣较少,税收感受就相对明显一些。
税制结构致企业端税收感受相对明显
我国税制结构以间接税为主,比如当前占税收收入约四成的第一大税种——增值税,就是主要对企业征收的。
相比较而言,与我国税制结构迥异的美国等西方国家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费)占比较高,而企业直接负担的税费占比相对较低。
“营改增在制度上已经减税了,但偷逃税的空间也大大压缩了。”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说,营改增让法定税率下来了,税收征管更为规范,逃避税空间小了,这也让少数企业感觉实际负担重了。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今年由四档税率简并至三档,营造简洁透明、更加公平的税收环境,进一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
减少税费做大企业蛋糕
税收法定扎紧了企业的钱袋子,但一些收费“吃掉”了部分本应属于企业的减税红利。
“营改增后,我们感觉到税是实打实地减少了不少,但是降费这一块还要继续下工夫。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降费举措,我对今年切实为企业降费抱有信心。”全国人大代表、江西恩达麻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邱新海说。
收费项目较多使许多企业感到压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舍小利顾大义,使企业轻装上阵,创造条件形成我国竞争新优势。
傅莹说,今年人大常委会将围绕规范非税收入开展专题调研,推动企业非税收入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降低成本就是增加企业利润
除了税费外,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也不容忽视。“当前这块下降的空间是最大的。”张和平说。
全国人大代表、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志敏说:“电费、水费、路费这些天天收的,降一分钱,就能为企业省好多钱。这些支出稀释了实体经济的利润。”
对此,政府工作报告作出回应——多措并举降成本。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用能、物流等成本。(参与记者:蒋芳)
2017年政府减税降费清单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记者韩洁、郁琼源)翻看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涉及减税降费的篇幅超过往年,一项项硬举措支撑政府作出的今年为企业减税3500亿元左右、减费约2000亿元的承诺,释放出政府坚定为企业降成本、助力实体经济、鼓励双创的积极信号。
——落实和完善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政策。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由四档税率简并至三档,营造简洁透明、更加公平的税收环境,进一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
——扩大小微企业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的范围,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
——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
——继续实施2016年底到期的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城镇土地使用税等6项税收减免政策;
——继续落实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众创空间等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全面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取消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等基金,授权地方政府自主减免部分基金;
——取消或停征中央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35项,收费项目再减少一半以上,保留的项目要尽可能降低收费标准,各地也要削减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
——减少政府定价的涉企经营性收费,清理取消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违规收费,推动降低金融、铁路货运等领域涉企经营性收费,加强对市场调节类经营服务性收费的监管;
——继续适当降低“五险一金”有关缴费比例;
——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用能、物流等成本。